值此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即将到来之时,绵阳城市学院博宁生活社区携手绵阳市中心医院及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3月23日晨光初照的上午,在风景如画的绵阳锦鹿少儿森林自然教育基地,共同启动了以“春风化雨润心田,自然为桥连星河”为主题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巧妙地融合了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借助沉浸式的自然疗愈体验,构筑了一条通往孤独症儿童心灵世界的桥梁,于和煦春日中奏响了一曲温馨动人的社会关爱之歌。

博宁生活社区与绵阳市中心医院及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志愿者团队合影
在主持人详尽介绍完本次活动的安排及精彩流程后,一群身着鲜艳红色志愿服的青年们犹如一簇簇跃动的火苗,瞬间融入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世界。他们在广阔的草坪上,与孩子们一同投身于各式各样趣味横生的小游戏中。志愿者们纷纷屈膝,以平视的角度与孩子们亲切交流,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都流淌着最为真挚和平等的关怀之情。
紧接着,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出节目——舞蹈《阳光早操》。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他们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舞姿,在无形之中构筑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疗愈空间。每一个跃动的节拍,都仿佛化作一把把打开心扉的密钥,温暖而有力地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志愿者跳《阳光早操》
步入动物互动区域,专业治疗师与志愿者们展现出高度的默契,他们细心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触觉这一最直接的方式,建立起与外界的奇妙联系。志愿者们温柔地鼓励小朋友们凑近观察,感受小动物柔软细腻的绒毛,同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他们详细介绍每一种小动物的独特习性与迷人特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们还耐心地示范正确的喂食方法,让每位小朋友都能在欢声笑语中与小动物们进行亲密互动。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正是志愿者们细心与耐心呵护的成果。

志愿者陪同孩子观察小动物
随后,一行人移步至种植区,准备进行花生种植活动。经过翻整的土地散发着春天特有的清新芬芳,孩子们在志愿者悉心陪伴下,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蕴含着生命希望的花生种子埋入大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种植仪式,更是一次关于成长与守护的深刻教育。在自然教育的广阔舞台上,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在心中种下了爱与责任的种子,让这次活动成为了一次超越劳作体验的深刻心灵之旅。

志愿者教孩子剥花生种子

志愿者耕地准备带领孩子种花生
活动渐入尾声时,“童心厨房”环节将整日的温情氛围推向了高潮。在这里,志愿者们化身为耐心的导师,手把手地教授孩子们揉面技巧,引导他们将爱与创意融入每一个面团之中。当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将自己亲手制作、形状各异却满载心意的饺子轻轻投入翻滚的沸水中,那一刻,升腾而起的蒸汽仿佛也承载起了无数张纯真无邪、绽放如花的笑脸。
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饺子,实则凝聚了社会对于孤独症儿童最真挚的接纳与包容之情,它们成为了连接心灵、传递温暖的桥梁。在这个充满爱的厨房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烹饪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与尊重,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之路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志愿者为孩子们煮饺子

志愿者喂孩子吃饺子
“春风化雨润心田,自然为桥连星河”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在一片温馨与收获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为自闭症儿童带去了珍贵的陪伴与成长的喜悦,也让志愿者们得以深入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共情能力。
“这绝非单方面的援助,而是一场意义非凡、双向促进的成长之旅。”博宁生活社区心理辅导站站长冯明翠老师满怀深情地说,“正如活动中那些孩子们亲手埋入土壤的花生种子,当社会以广阔的包容为肥沃土壤,用深切的理解之泉细心滋养,这些种子定会破土而出,绽放出充满希望的翠绿果实,为我们带来满满的成长与无尽的喜悦。”
展望未来,博宁生活社区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深化“专业机构+志愿者+自然教育”的助残模式,将“仁爱”之光播撒得更远、更广。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照亮更多角落,让每一位“来自星星的孩子”都能在璀璨的星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共同绘就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社会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