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绵阳市半山亦景酒店顺利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明培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游承陆,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赵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博士、认知行为疗法专家郭召良,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研究)中心主任翟瑞出席了此次开班仪式。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大中小学校、未成年人相关社会机构的70余名心理健康辅导骨干教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25日全天,郭召良博士以“CBT健康思维技术模块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运用”为主题,重点讲解了CBT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十大健康思维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技术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首先,郭老师系统地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帮助参训教师了解如何通过识别自动化的消极思维模式来改变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以达到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效果,强调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打破原有负性经验,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技术应用环节,郭老师结合大量案例,详细讲解了十大健康思维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法,包括情绪识别、焦虑和抑郁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调适、自我管理与增强自信等方面。

26日上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巫春红老师围绕家庭治疗理论与实操技巧,并重点结合青少年“休学”典型案例带领参训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与案例研讨。巫老师首先为学员们介绍了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咨询设置、治疗方法与适用范围等,指出家庭治疗通过系统分析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可以帮助咨询师发现问题根源,有效开展辅导与干预。在具体操作技术上,巫老师列举了多个常见家庭症状机制,如家庭中的冲突不断、互动僵化、压力过大和紧密纠缠等问题,而咨询师应扮演“扰动者”的角色,打破这一僵化互动模式。同时,巫老师结合参训学员代表主诉的典型个案及其他典型青少年个案,剖析了青少年情绪症状与家庭系统的关系,进一步讲解了应如何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观察和识别家长的行为模式、关注家庭系统资源与障碍等问题。此外,巫老师以一例典型的青少年“休学”个案为主线,向参训教师讲解、示范了咨询过程中应如何收集信息、降低来访者预期、避免咨询师位置偏离、为家庭赋能等具体操作流程,引导参训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摆正自身角色、支持家长自主探索、尝试多样化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家庭系统对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心理育人工作,积极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本次专业培训,对于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专业胜任力及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全面提升心理骨干教师的心理育人综合能力,以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关怀与辅导,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