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制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教体艺厅函〔2022〕50 号),结合绵阳城市学院学生心理现状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科学高效统筹绵阳城市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评估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聚焦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分类实施监测预警和干预等有效措施,防重症、防危机、防极端,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防范校园心理危机、极端心理事件发生。
二、主要措施
(一)全面开展心理摸排。学生返校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各二级学院,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摸排,根据心理重症标准逐一对照判断,掌握心理重症名单,确保底数清晰、学生覆盖无遗漏。加强自查,在排摸中鼓励学生通过心海导航中心理量表进行定期自助评估,对自身心理状况进行自检自查;关注日常,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从而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业、寝室关系、人际交往、家庭亲子关系的关注,了解和观察学生实时心态变化;全面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变化趋势,一旦发现疑似心理重症,及时与家长/监护人进行沟通,协调资源救治心理重症学生。同时注重对重症学生的隐私保护。
(二)精准实施重症管理。根据心海导航系统中测试结果反映出存在疑似心理重症学生清单,建立健全“学校—分院—社区—学生”四级责任体系,覆盖全体学生。各级负责人由辅导员、导师、心理委员、导师助理等担任,各级负责人均采用 AB 角工作制度,避免成员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确保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加强校地合作,构建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围绕严重心理问题的突发情况处理,畅通家庭、医院(精神卫生机构)和学校沟通渠道,分层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由校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服务中心老师和学生导师对学生进行日常关心和帮助,及时纾解可能存在的外在负性刺激。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发生危机需要就医的情况,第一时间转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于不方便现场就医的在校学生,畅通与精神科门诊/医院的互联网联络渠道,提供远程求助渠道和网上诊疗资源,必要时提供“送药入校”服务。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的情况,若学生在校外需务必通知监护人提示安全风险、加强看护,必要时送医救治;若学生在校内需通知监护人尽快前往学校,在监护人来校前须派专人看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若监护人无法及时赶到的,可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将学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送医,学校须做好看护工作、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在送医条件成熟后即刻送医救治。对于监护人不配合或不同意送医的情况,若学生符合疑似精神障碍,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和其他情况时,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学校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可请第三方(如公安部门)实施并进行现场取证,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于发现自杀未遂学生的情况,学校第一时间介入,成立危机干预工作组、专家组和保障组,包括学校负责领导、教师骨干、辅导员、导师、心理中心老师等,各类相关人员尽快赶赴现场,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稳妥处置。对于发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死亡的情况,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由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同时做好学生亲属心理安抚及各项服务工作,对相关人员,包括学生所在班级同学、处理危机现场的人员、家属等开展哀伤辅导工作。
(四)健全家校合作危机干预防控机制。围绕心理重症预防和干预各阶段处置的特点,实施家校联动、信息及时互通反馈和医疗资源信息供给等措施。建立学生非在校期间看护机制,向心理重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科普信息,帮助监护人掌握心理危机预警常识及出现心理危机的支持性资源,促进亲子良性互动,形成正向育人合力。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沟通机制,建立心理重症信息报告系统,充分发挥辅导员及人生导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做好与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及学校内部的沟通反馈,分角色明确远程预警和干预过程中的学生情况分析、研判和预测,及时做出风险评估,加强内外沟通,妥善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做好善后工作。建立定期推送心理服务资源机制。动态更新各地心理服务信息,加强学生所在属地的热线服务、在线诊疗等渠道的定期宣传推送,全力做到“求助有门、助人有方、受助及时”。
(五)加强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针对个别学生恐阳心理等问题,依托课堂主渠道,采取平台互助、技术支持、心理讲座、心理团辅等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建立支持系统、治疗系统、组控系统、监护系统、后期跟踪及危机处理系统。帮助学生学会理性面对疫情造成的挫折和困难,避免过度担忧或恐慌心理。相关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班会,上好开学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当好自身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理解支持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理性全面看待我国三年来抗疫伟大成就。实施专人专岗学生诉求回应管理机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疫情期间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合理诉求,切实消除因疫情造成的心理波动和思想顾虑。
(六)强化物防技防保障。完善校园公共区域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备,加大视频巡查和定期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学生异常危险行为事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抖音、微博、快手等各类网络平台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及时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为挽救生命作出最大努力。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工作专班。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绵阳城市学院工作专班,建立校级统筹、分院为中心、社区为基地、学校布点的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由校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突出问题清单,对心理重症学生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策,做实做细防治工作。
(二)组建专家队伍。通过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沟通,进一步融合教育、心理、医疗、卫生等方面专家资源,组建校学生心理健康专家咨询队伍,深入研判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时提出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适时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建立心理援助热线,有效开展心理安抚、疏导和干预。
(三)加强人员培训。针对当前学生突出心理问题,联合教育、医疗等方面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资源,面向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专项培训,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以问题为导向、案例为载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解决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家校社协同。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效预警、及时干预,坚决防范校园心理危机、极端心理事件发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利用线上公众号、线下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疾病科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提升在校学生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考核评估。通过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