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新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 ——我校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0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新形势下,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向学生灌输自主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理念,通过开设素质拓展课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煅练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用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形成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

转变观念,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理念

早在2018年,一场关于学生管理改革的研讨就开始了,学校董事会、党委行政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人员都参加了这次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大学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同时积聚着科学技术的巨大优势,但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如何给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如何强化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我学业管理的意识,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个人息息相关等问题是需要在在改革创新中逐个破解的问题。

在那次会上,校长徐鹏讲到: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是学校“另辟蹊径、弯道超车、错位发展”的创新举措,但要明确改革创新就是要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关爱家庭社会的一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高质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学生管理改革,把学生自主管理打造成学校的办学亮点和办学特色。

党政领导在讨论中也形成共识,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顺应了新时期自由精神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能,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抓早抓实,夯实学生自主管理基础

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需要用具体行动来践行,也需要更多的措施来确保创新理念的落地。为此,学校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向他们灌输大学学习、生活等自主管理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知,找准定位,制定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规划,确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任务。再通过学业规划的目标导向作用,激励学生勤奋苦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学业规划来约束自己,达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大力培育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参与团队,学会合作、包容,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提高了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让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理念的学生在工作中交互碰撞,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为使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在学生管理中全方位体现,学校还通过建立学生兴趣小组、专业社团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学科专业社团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应用实践能力,兴趣社团提升学生特长。通过三年来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社会的联系能力、自立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得到了大力提升。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煅练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行策划、筹备、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开阔了视野,使学生自主管理经受实战的检验,对落实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有效平台。

尊重个性,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当代大学生不仅喜欢有个性的事物,而且在管理理念、兴趣爱好、言行举止上也具有很强烈的个人特色,要在管理中推行自主管理,就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他们自尊自强精神,强化他们在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学校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积极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学校还通过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单列15个学分让学生在思想成长类、寒暑期社会实践类、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文体与创新创业竞赛类、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类等五大类中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学校还改革毕业设计,将单一模式变革为团队合作式毕业设计,用成果替换式毕业设计、实战课题式毕业设计等,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由于学生组织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职业素养等。为此,学校在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自主管理培养方案,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管理队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以确保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与此同时,学校在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培养方案,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沃土。

学校党委书记王俊佳表示: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创新性的教育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和适应教育的一种体现。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够让学生及时确立自我奋斗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来发现自我价值和潜力,同时也让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提升了管理水平,适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绵城新青年

学生处新

青春绵城

联系我们:绵阳城市学院版权所有 ©2018-2023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服务中心   中国·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